37000cm威尼斯“我的成长之路”系列讲座第二期于2015年5月22日在先进制造大楼西楼A308报告厅如期将举行。常海欣教授应邀出席并担任主讲人,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的成长之路。
首先,常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常老师说,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所遇到的具体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我相信我们的成长又是有共性的。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起步,一路始终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数学、化学到语文、历史,即使学习条件不尽如人意,他仍然努力维系着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在常老师眼中,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是很重要的,也是支撑他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常老师就自己选择当前研究方向二维材料与纳米器件的初衷作出了阐述,也探讨了从一个研究领域进入另外一个研究领域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个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进行偏材料物理方向的研究,也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常老师在他的讲话中始终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选择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路或是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至关重要,因为在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上,没有兴趣做支撑,于身于心都是痛苦的。他透露自己也正是在本科期间一场无意中参加的学术报告中,发掘了自己的兴趣--纳米尺度研究,同时,在现实与梦想面前,他也意识到了自己与这个研究方向的距离。怎么去缩短这种距离,这个过程无疑是充满挑战的。踏入新研究领域需要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处的境遇,也需要超乎常人的努力与毅力。对此,常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把图书馆所有的相关书籍都看一遍,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多参加相关的学术报告,找到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并熟知所面临的挑战。这些经验,对在座研究生的立题和方向的选择上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后,常老师提出了科研生涯中有助于研究的几个重要能力。他认为,“视野是首位的”,视野可以决定我们能够看多远,可以帮助自己认清科学研究的前沿性和挑战性,从而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是想象力和好奇心,由此才能不断地对所研究方向产生质疑,提出重要科学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才能有新的突破;最后是批判性思考,对于科学问题,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更深入,更具体,更长远,更有针对性,不要一味相信已有的论断,学会评判的同时,也要知道对错的缘由,从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科研生活中,如何找到研究的灵感,如何保持研究的动力,常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科研领域里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回答自己的疑问,培养自己的兴趣,在熟知所处领域热点、难点的基础上,学会提出重要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等等。最后,常老师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总结了对在座研究生的几点忠告:
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无论什么事,不论大小,尽全力认真做好。
努力与坚持:努力是基本功,坚持是必修课。
敢于面对挑战:把生活中的挑战当作磨练自己的台阶。
与人为善:平和,真诚待人;真诚待己,宁静致远。
最后的提问环节,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如何释放科研的压力?”“如何激发对科研的热情?”“当面临不同方向上科研工作的交叉重复时,应如何取舍?”等等,常老师都一一作出了细致的解答。
'); for(var i=0;i<lis .length;i++) { var l="lis[i]" document.write(">
"); }